訊(通訊員 楊猛)"友善用腦"是新西蘭教育家克里斯蒂·沃德創(chuàng)立的教育理論,致力于把學習變成愉快、高效的活動,它為實施素質教育、推行新課改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思路和方法。近期,為激發(fā)教學活力,錘煉高效課堂,土門小學全體教師積極學習"友善用腦"理論,踐行"友善用腦"教學模式。
倡導交流合作,培養(yǎng)團隊意識。在課堂教學中,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鼓勵學生互相啟發(fā)、互相促進,共同提高;逐步改善以往教師越俎代庖、獨占講臺的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做腦保健操,激發(fā)學習動力。在每個教學活動的間歇,讓學生用一分鐘時間做做健腦操,活動一下,以便提高課堂效率。腦保健操沒有固定的做法,手指操、交叉拍膝運動、交叉拍腳后跟、交叉按摩肩部運動等都是有益的健腦操。
畫思維導圖,使知識系統(tǒng)化,記憶個性化。讓學生借助喜歡的圖形,把自己的思路、對事物的認識描繪出來,達到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的有機結合。長期使用思維導圖可以增強記憶能力、立體思維能力、總體把握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多策略吸引學生"注意力"。根據(jù)學生連續(xù)集中精力的時間(不超過15分鐘)安排教學,將課堂分為三個環(huán)節(jié),用不同形式呈現(xiàn),不間斷的向學生提供新鮮感、刺激感;充分利用首因、近因效應;利用音樂調節(jié)情緒,喚醒學習欲望;實施多感官教學,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性,滿足各種學習風格的不同需求;組織學生冥想,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閉上雙眼,回憶整個學習過程,整理儲存知識信息。
"友善"不僅是一種理念,一種行為,它更是一種文化。友善用腦的課堂是以學生為中心、以培養(yǎng)學生"學會學習"為目的,通過多種策略避免學生精力流失的課堂,是真正輕松、高效、樸實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