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0年以來,發(fā)達經濟體實施的非常規(guī)貨幣政策已助推每年1萬億美元的資本流入新興經濟體,堪稱史無前例。這引發(fā)了不具有可持續(xù)性的信貸增長,提高了資產價格,并使得一些資本接收國更容易受到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
當美聯(lián)儲釋放出即將結束量化寬松政策的信號時,新興經濟體成為了金融憂慮的焦點。這為它們帶來了挑戰(zhàn)。為了保護本國貨幣免受沖擊并阻止資本外流,各國的決策者必須不只是采取臨時性措施。置身其中的國家必須迅速采取行動恢復平衡,以打消市場對其長期穩(wěn)定性的疑慮,并為促進生產率增長加快推行結構性改革。美聯(lián)儲并沒有對它們起到幫助作用。該機構對縮減刺激性措施的并不清晰的表態(tài)導致印度和印度尼西亞遭遇貨幣貶值和股市暴跌。但僅靠它做出清晰的表態(tài)無法逆轉正在發(fā)展的過程。全球利率水平正開始恢復正常。國際收支極度失衡的國家感受到了最大的壓力。
自4月以來,印度尼西亞已經失去了約14%的外匯儲備,印度失去了5.5%的外匯儲備。如果壓力持續(xù)存在,不難預想將會爆發(fā)全面的收支平衡危機。土耳其、烏克蘭和南非等國的情況同樣如此。
在這種形勢下,國際社會未能針對金融混亂局面采取保護措施將可能拖累全球復蘇的步伐。新興經濟體對于全球增長已變得愈發(fā)重要,避而不談它們對美國經濟產生的反饋效果將越來越令人感到奇怪。
特殊的責任于是落到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身上。它是唯一有實力發(fā)出命令,并能夠緩和大型央行實施非常規(guī)政策所造成后果的多邊組織。但IMF在這方面行動遲緩,甚至建議有關國家繼續(xù)采取貨幣刺激措施并調低全球金融風險預期。IMF總干事拉加德上個月在美國懷俄明州杰克遜谷地召開的央行行長年度會議上發(fā)表講話時說,世界必須針對有可能爆發(fā)的新興經濟體危機進一步構筑防線,而該組織正準備對此提供金融支持。這可謂邁出了重要的第一步。然而若有關方面不能堅持到底,將會前功盡棄。
就應對2008年金融危機而言,實施量化寬松政策是正確的做法。它還確保流動性匱乏問題不會導致有償付能力的經濟實體紛紛倒閉,也不會導致生產力下降的問題。但在利率已為零的情況下實施積極的貨幣政策意味著進入了情況不明的未知領域。美聯(lián)儲購買長期債券的規(guī)模之大出人意料。與此同時,私營部門正在經歷去杠桿化的過程,多國政府正在執(zhí)行限制性的財政政策,而流動性正逐漸注入新興經濟體的金融市場。
為了能夠擺脫發(fā)達經濟體的衰退影響,出現(xiàn)泡沫幾乎無法避免,對新興經濟體尤為如此。所謂“前瞻性指引”措施作為退出量化寬松政策后使用的管理工具的效用已經被夸大了。無論縮減量化寬松政策的程序將如何循序漸進地展開,都將會出現(xiàn)突然的調整。金融市場將會自發(fā)做出過度的反應。 (來源:新華國際)http://news.sohu.com/20130903/n385735690.shtmlnews.sohu.comfalse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09/03/c_125307635.htmreport1347【英國《金融時報》網站9月1日文章】題:新興市場危機正在威脅全球復蘇(作者巴諾爾特金融集團董事長、墨西哥銀行前行長吉列爾莫·奧爾蒂斯)自2010年以來,發(fā)達經濟 (責任編輯:UN628) 原標題:英報:美聯(lián)儲“退出”或引爆新興市場危機 相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