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訊(記者 蘇茜茜)湖上吹起了大風,船頭木板上的老人半蹲著,手中搓洗著一件灰色外衣,前艙門完全打開,一位老太倚著艙門對著木板上的老人輕聲交談。聽聞有人前來,艙內一位穿紅棉衣的小女孩探出頭來,好奇地望著周圍的一切。倉里一側擺放著床褥,一側是灶臺,中間的過道是用泡沫板鋪成的小路。這里就是貧困戶劉士強家。外出的劉士強撐著小船緩緩劃到了父親的大船前,上了船,劉士強將手中的幾盒藥遞給了門口的母親,劉士強的媳婦抱著剛滿兩個月的小孫女從船艙那頭走過來……近日,記者一行驅車來到微山縣高樓鄉(xiāng),從愛湖碼頭乘快艇,寒風中奔向大湖深處的昭陽村,來到終年漂泊在湖上的貧困漁民劉士強的家。
上有老、下有小生活重任壓得他喘不過氣“孩子的媽媽、爸爸都是殘疾人,現在她雖然到了上學的年紀,但苦于沒人照顧,上學的事一拖再拖。”在劉士強的房船上,穿紅色棉衣的小女孩依偎在他的身旁,羞澀地掰著手指。看著懷中的小孫女,劉士強語氣里充滿了無奈。劉士強告訴記者,他的兩個兒子都患有一定程度的殘疾,二兒子劉小寶腳部畸形,走路困難,二兒媳智障,生活不能自理,照顧兩個小孫女的重任就完全落在了他和老伴身上。由于家庭貧困,另外一個兒子劉小晴至今單身。
湖上的人家,沒有土地,如今寒冬來襲,湖里魚蝦減少,依湖而生的劉士強一家,這個冬天變得尤其難熬。
家里除了孩子,劉士強還有兩位老人需要照顧。老母親年近80歲,因患有嚴重的關節(jié)炎,現在已經不能行走,如今每逢陰雨天,她的腿就會疼,為緩解疼痛,治病的藥也是從不離口。劉士強說,在這個家里,他本是上有老人需要照顧、下有兒孫需要照看,但自己的身體卻“不爭氣”,今年突來的一場大病讓他這個本就貧困的家庭更是舉步維艱,F在的劉士強不能再從事重體力勞作,平日里也不能大活動,手術留下的疤痕經常讓他夜不能寐;貞浧疬@些年的日子,劉士強望向湖面的眼睛已經噙滿淚水。不過,短暫的難過過后,再看向記者時,他堅定地說,眼下的苦日子馬上就要過去了,有了政府的救助和幫扶,以后他們家的日子會越來越好。
送被褥、贈蝦苗,幫扶下的日子越來越好剛入冬時,當劉士強躺在房船上養(yǎng)病,80歲的老母親因天氣寒冷飽受病痛折磨時,當地政府、有關部門,給劉士強一家伸出了援助之手。據微山縣農業(yè)局的工作人員介紹,在前期入戶調查時,他們了解到劉士強一家的情況后,提出幫扶,考慮到冬季湖區(qū)生活艱苦,農業(yè)局的工作人員送來了米面油和御寒的物品。如今,微山縣已將劉士強一家列為精準扶貧對象,建檔立卡。針對劉士強的家庭情況,微山縣農業(yè)局決定,下一年將免費為他們送上35萬尾的蝦苗。另外,縣里還正準備為劉士強辦理大病救助的申請。
陪同記者采訪的國網微山縣高樓鄉(xiāng)供電所的徐保慶介紹,按照上級部門的安排,他們供電部門將對高樓鄉(xiāng)湖上的7個貧困村進行供電設施的幫扶。如今,臨湖的3個村莊已經完成徹底改造,其余的4處村落也在抓緊施工中。徐保慶說,這次湖區(qū)電網低壓線路的改造是繼2000年以來首次大規(guī)模施工。原來的湖區(qū)用電都是使用存在15年之久的老舊線路,線路質量差、安全存隱患,一直困擾著湖區(qū)居民生活、生產。
“電網設施改造后,劉士強家里的池塘以后再換水,就可以直接用電了。”徐保慶說,以前湖區(qū)電網老化,漁民家的池塘每到換水時都是利用柴油機進行作業(yè),不僅時間長,花費也重。如今,湖區(qū)改造了新的供電線路,供電的負荷、質量較以前大有增加,漁民家的池塘以后再進行換水,每次可節(jié)省費用近兩千元。
聽聞這一攬子的扶貧政策后,站在一旁的劉士強很是激動。他不停地說,扶貧政策好,有政府這樣的幫助,以后自己家的生活又有了新奔頭,他希望自己一家人早日脫貧致富,摘掉這個“窮帽子”。他說,雖然一家人整日吹著凜冽的湖風,但看著日子越來越好,每天心里都感覺暖洋洋的。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