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齲齒一旦形成便“不可挽回”,因此,預防齲齒是件“從小做起”的大事。9月20日第22個“全國愛牙日”,衛(wèi)生部把今年的主題定為“窩溝封閉,保護牙齒”。其目的就是為了推動兒童齲病綜合預防干預。
全國口腔疾病流行病學調查發(fā)現,恒牙是兒童齲齒的“重災區(qū)”,其中90%以上為窩溝齲,5歲兒童的齲齒患病率高達66%。究其根源,家長對孩子口腔衛(wèi)生的忽視是個重要原因。
“六七歲孩子牙齒出點問題沒關系,這是很多家長的錯誤認識。”江蘇省人民醫(yī)院口腔科主任尹林向《生命時報》記者介紹,人的一生有兩副牙齒,乳牙20顆,兩歲半左右長齊,恒牙28到32顆,6歲左右開始在最后一顆乳牙后面長第一顆恒牙,它叫做“六齡牙”。尹林介紹,六齡牙可不是乳牙,一旦缺失將不可再生。
為什么六齡牙容易變成齲齒呢?首先,在恒牙中,“六齡牙”萌出最早、使用最久、承擔的咀嚼功能最重;其次,這顆牙表面多有較深的窩、溝,比較容易聚集細菌和食物殘渣,而且孩子年齡較小,牙齒往往刷不干凈;再加上很多家長對孩子的齲齒不夠重視,常誤認為是能夠替換的乳牙,使得六齡牙變成齲齒的風險大大增加。
要想避免六齡牙變成齲齒,其實很簡單。通過“窩溝封閉”給它穿上一件“防護衣”,就能有效預防。然而,中國只有9%的家長知道窩溝封閉的防齲作用,全國僅1.45%的12歲學生接受過窩溝封閉。
尹林介紹,“牙面上有很多窩溝,容易藏食物殘渣、細菌,導致齲齒。窩溝封閉就是在牙面上涂一層保護層,液態(tài)的樹脂在進入窩溝后固化變硬,形成保護性屏障,覆蓋在窩溝上,阻止致齲菌及酸性代謝產物侵蝕牙體。”
尹林提醒,一方面,家長要讓孩子從小養(yǎng)成保持口腔清潔的好習慣;另一方面,孩子五六歲時就應該注意六齡牙的萌出。六齡牙長出后,家長可帶孩子去醫(yī)院請醫(yī)生給牙齒較深的窩、溝處涂布防齲涂料,防止細菌和食物殘渣進入聚集在窩溝內,達到防齲的效果。
(宮丹丹 巫云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