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兒子三個月了,我們能否讓孩子站起來?對他的發(fā)育有沒有影響?
騰訊育兒專家答疑:
嬰兒平衡與大運動發(fā)育 抬頭:新生兒俯臥時能1-2秒;3月較穩(wěn);4月很穩(wěn),并轉動自由。 翻身:7月可有意從俯臥位到仰臥位或相反。 坐:6個月雙手向前撐住獨坐;8月坐穩(wěn),并能左右轉身。 匍匐、爬:7-8月手支撐胸腹,使上身離開床面或桌面,有的可在原地轉;8-9月雙上肢向前爬;12月左右爬時手膝并用。 走、跑、跳:8月可扶站片刻;10月扶走;11月獨立站片刻;15月獨走穩(wěn);1.5歲可跑和倒退走;2歲雙足并跳;2.5歲單腳跳。初走時髖、膝、肘部微曲折,以保穩(wěn)重心;行走時先足尖著地;走的較穩(wěn)時則表現雙臂下擺、足跟-足尖行走。 應注意孩子有站立的愿望,與能否站立及站立的時間長短是有本質的差別。孩子有時做蹬腿的動作,是一種全身運動,是生長發(fā)育的需要,即算孩子有要站立的愿望,也不能特異提前去訓練站立。因為,過早的迫使脊柱、骨骼、肌肉等負重,如訓練扶著站立或放在學步車里,都有可能影響脊柱生理性曲折的形成、骨盆形態(tài)等。 寶寶出生時脊柱無曲折,僅呈輕微后凸。3個月左右抬頭動作的發(fā)育呈現頸椎前凸;6個月后能坐,呈現胸椎后凸;1歲左右開端行走,呈現腰椎前凸。這樣的脊柱自然曲折,至6-7歲才為韌帶所固定。生理曲折的形成與直立姿勢有關,是人類的特點,有加強脊柱彈性的作用。椎間盤的持續(xù)形成是青春后期軀干持續(xù)增加的重要原因。注意兒童坐、立、走姿勢,選擇合適的桌椅,對保證兒童脊柱正常形態(tài)很重要。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