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煙臺2013年十大投訴熱點 通訊器材投訴穩(wěn)居榜首
昨天,煙臺市消費者協(xié)會發(fā)布2013年度消費維權投訴十大熱點,全市各級消協(xié)組織2013年共受理消費者投訴3970起,處結3875起,處結率達到97.6%,挽回經(jīng)濟損失531萬元,接受咨詢電話61345人次。投訴內容涉及通訊器材、汽車維修、服裝、鞋類、商品房質量、裝飾材料等多個領域,F(xiàn)對投訴熱點做出分析,提示消費者再遇到此類情況時做出正確處理。
一、通訊器材質量問題層出不窮,成為投訴重災區(qū)
全年共受理通訊器材申訴850件,占投訴總量的21.4%,穩(wěn)居投訴榜首,成為消費者投訴的重災區(qū)。消費者反映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商品質量和售后服務方面。通訊器材投訴量大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一是通訊設備日漸成為生活必備品,消費量越來越大。如此高的消費量,必然會帶來高的申訴量。二是產(chǎn)品推陳出新,更換加快。手機新品推出速度越快,就越暴露出配套售后服務無法及時跟上的問題。手機頻頻出現(xiàn)問題,返修率不斷刷新,部分生產(chǎn)商重生產(chǎn)輕服務,這些必然會引起消費糾紛和申訴。三是各品牌手機質量參差不齊,問題不少。競爭的加劇,導致手機市場魚龍混雜,各手機生產(chǎn)企業(yè)為了生存,為了利益最大化,在追求新款與產(chǎn)量的同時往往犧牲了產(chǎn)品質量。
在很多情況下,“人為損壞”成為了商家的“擋箭牌”。而許多投訴普遍存在檢測難點,故障有可能是手機本身的質量問題所致,也有可能是消費者使用過程中操作不當所致,因此難以分辨責任歸屬。當消費者將損壞的手機送修時,只能到廠家指定的客服維修點去檢修,是人為損壞還是機身故障,由商家定性。所以迫切需要建立為廣大消費者服務的權威檢測機構,讓消費者有一個公平可信賴的檢測機構,避免“檢測霸權”的存在。同時也建議消費者掌握鑒別水貨手機的基本知識,如通過察看有無貼“進網(wǎng)許可”標志、查詢手機IMEI碼是否一致、手機說明書是否有中文漢字等來辨別。最后建議消費者購買手機時,一定要讓經(jīng)營者出具發(fā)票、三包憑證,并詳細記載購買日期、品牌型號、機身號;維修時要求維護人員在三包憑證上寫明維修情況,詳細記載維修時間、故障內容、維修程度、維修人員姓名,這都是依法維權和退換貨的重要憑證。
二、汽車投訴逐年攀升,維修是熱點
共受理汽車投訴184件,同比增長22.7%。反映的問題主要集中在車輛質量性能和售后服務兩個方面,主要問題有:一是汽車質量問題突出;二是汽車預訂糾紛多;三是緊俏車型加價提車;四是強制購買保險;五是搭配購裝具;六是翻新車當新車賣;七是售車不同時給付車輛合格證;八是售后服務不到位。汽車類投訴上升主要原因在于:其一是汽車銷售量成倍增長,其二是消費者的維權意識有了顯著增強,其三,汽車的質量難以保證,其四,汽車廠商或經(jīng)銷商以汽車沒有“三包”規(guī)定為借口,對消費者的退換要求拒絕或拖延,帶來高投訴率。
汽車類投訴調解難度大,成功率較低。煙臺市消協(xié)建議:消費者購車時應了解相關的汽車消費知識,謹慎選購;選擇具備汽車銷售資質和銷售許可、信譽度較好的專賣店購車;選擇大品牌、技術成熟、售后服務網(wǎng)點多的廠商;認真簽訂《汽車購銷合同》,以法律的形式明確自己的合法權利;認真驗收,應對驗收表中所列的內容逐項進行驗收,確定沒有問題后再簽收;要保存好發(fā)票和說明書等相關的材料,以便維權。
三、服裝、鞋類糾紛風波不斷
共受理此類投訴456件,占投訴總量的11.5%,同比略有下降。服裝類商品主要存在縮水、褪色、破損、起球、開線、不提供發(fā)票、假冒名牌、經(jīng)營者不按規(guī)定履行三包義務等問題;鞋類商品申訴的問題主要集中在開膠、斷底、掉皮、假冒名牌、經(jīng)營者不按規(guī)定履行三包義務等方面。部分商家對于在“三包”范圍內的問題,采取拖延,甚至置之不理的態(tài)度,使矛盾激化,引起投訴。服裝及鞋類商品的投訴量較大,一方面是與商場促銷優(yōu)惠活動增多,消費者盲目購買有關,另一方面是商家利欲熏心、重利潤輕質量造成的。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