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仔細(xì)想過沒有,產(chǎn)生這種念頭是為什么?我說是因為沒有支撐自己往前走的精力支柱,看不到前途的光明。前途是需要有一盞明燈指引的,只有順著這一盞明燈,在明燈的照射下,才干看到光明。有了光明,才充滿盼望,才有了力量,才感到有了意義。這一盞明燈,就是精力支柱。
只有這個精力支柱,才是支撐我們努力向前的動力,一旦沒有,就會變得松懈,倦怠,沒有力量,人也就渾渾噩噩,得過且過,麻痹不仁了。這樣將將就就,如同行尸走肉的日子,當(dāng)然沒有任何意義。
精力支柱就好比人的脊椎,脊椎出了弊病,人會不舒服,脊椎病的厲害了,有可能導(dǎo)致人的癱瘓,這是生理上的。精力上如果出了弊病,少了支柱,人就會心靈空虛,陷入空洞和迷茫,最終也就一事無成了。
實際上人活著就是靠了精力支柱的支撐,才過的豐富多彩。有的人就是感到每天都是明了黑了,吃喝拉撒睡,來來回回就是這么兩下子。今天持續(xù)昨天,明天持續(xù)今天,如此重復(fù)而已。而有的人就不是這樣,在他們的眼里,每天的太陽都是新的,每時每刻都感到高興和充實。心里想的是我今天做了什么什么事情,明天我在持續(xù)做什么什么,在多久多久之后我是什么樣子。他們感到非常的滿足甚至快慰。這種人,就是有精力支柱的人?梢姡谌松,這個精力支柱是多么重要。
精力支柱在人生中,非常非常的重要。只要有了精力支柱,才干看到盼望,才干擺脫困境,走向光明。
有一年,一支英國的探險隊進(jìn)入了沙哈拉沙漠的某個地區(qū)。在茫茫的沙漠里負(fù)重跋涉,如火的陽光下,漫天飛舞的風(fēng)沙象燒紅的鐵砂一樣,撲打在隊員的臉上。口渴似炙,心急如焚,但是大家的水沒有了,陰云遍布在每一個隊員的臉上。這時,探險隊長拿出了一個水壺,說:“這兒還有一壺水,但是在穿越沙漠之前,誰也不許喝!币粔厮,成了穿越沙漠的信心的源泉,成了大家求生的寄托目標(biāo)。大家就靠了這個精力支柱的支撐,奮力地在沙漠里跋涉。水壺在隊員的手里傳遞,那沉甸甸的感到使隊員瀕臨失望的臉上,又顯露出堅定的臉色。終于,探險隊堅強地走出了沙漠,擺脫了逝世神的手。大家喜極而泣。用發(fā)抖的手打開那壺支撐他們精力和信心的水--緩緩流出的,是一壺沙子。
若不是這壺沙子做了隊員的精力支柱,他們怎能產(chǎn)生信心,怎能有那么大的力量在那樣惡劣的情況下,英勇地走出來呢?可見精力支柱能讓人看到盼望,從而克服艱苦,超出自我,達(dá)到自己的目標(biāo)。
人無論在什么時候,都要適時地給自己找到一個精力支柱,用這個精力支柱給自己力量,讓自己達(dá)到自己的目標(biāo)。
在佛教經(jīng)典《法華經(jīng)-化城喻品》中講了這么一個故事:很早很早的時候,有一位導(dǎo)師帶著一群人去遠(yuǎn)方尋求珍寶。由于路途艱險,他們曉行夜宿,很是辛苦。當(dāng)走到半途時,大家累得發(fā)慌,就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我們走了這么多路,腳酸腿軟,口干舌燥,還是不知道珍寶在什么處所。真的不知道還要跑多少路才可以找到!薄安蝗缥覀兓厝チ税,照這樣下去,我們就算是累逝世也找不到珍寶。”導(dǎo)師見大家有半途而廢的意思,放棄目標(biāo)的打算了,就暗使法術(shù),在險道上幻化出一座城市,說:“大家看,前面不遠(yuǎn)就是一座大城,過了城不遠(yuǎn),就是珍寶的所在地啦!贝蠹乙娧矍肮挥幸蛔蟪牵阌种匦鹿钠饎蓬^,振奮精力,持續(xù)前行。到了城里,人感到非常舒服,就又不想走了,導(dǎo)師見狀便收起了法術(shù),滅掉大城,大聲疾呼:“剛才的城市是我幻化出來的,供大家歇腳的。大家要持續(xù)努力,找到珍寶。”就這樣,在大師的苦心引誘下,大家靠了精力的鼓舞,歷盡千辛萬苦,終于找到了珍寶,滿載而歸。 相關(guān)閱讀